“‘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 这五年,“健康烟台”交出暖心答卷!
发布日期:2021-03-12浏览次数:字号:[ ]

图片

“十三五”成就巡礼

12月16日上午9:30,烟台“‘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第七场发布会如期举行。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包信勇,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书记、主任孙新河,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烟台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军,烟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所长杨昆,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曹金美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发布会采取“场内线下媒体”+“场外线上媒体”相结合的形式,通报烟台市“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包信勇

“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总体概况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烟台市卫健系统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各方面工作较“十二五”时期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57所,每千人医生2.86人、每千人护士2.98人、床位4.24万张。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1.73/10万和3.09‰降至2019年的6.57/10万和2.67‰,人均期望寿命由78.6岁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0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确定15家定点救治医院,组建16支专业救治队伍,40余名专家队伍,在我市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后,率先作出了将确诊患者全部转至市级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部署。截至目前,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疫情常态化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全市经济复苏指数居全国前列做出了积极努力。面对秋冬季疫情可能反弹的高风险态势,全面统筹医疗资源,储备了60多个集中隔离场所、6500多个房间、2000多张救治床位,组建了80余支市、县两级流调队、消杀队、采样队、检测队和医疗队,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超过8万份/日。服从全国、全省防控大局,累计派出5批48人支援湖北、新疆,派出200多名采样人员支援青岛,为全国全省抗疫贡献了“烟台力量”。全市卫健系统26人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0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出台《烟台市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增加市县疾控中心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所有县级疾控中心A、B两类设备均达到配备标准,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累计创建4个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9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1个国家级、2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结核病“三位一体”新型防治体系实现全覆盖,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预防接种门诊移动支付全覆盖,卫生应急管理高效,救护车平均接警出车时间49秒,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居全国前列。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0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全市共建各类医联体43个,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县域就诊率达到91.2%,“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建立;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同步推进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左右。海阳市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全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组织开展国家谈判药品和抗癌药物集中采购,全市药品价格平均降幅42%,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比例分别达到62%、41%、30.5%,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升。

04  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双提升”。

深入开展医院标准化建设,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由2015年的38家增加到2019年的49家。大力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成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级(中医)3个、省级重点专科(含中医药)62个,三级医院19所,省级以上高端人才达到42人。毓璜顶医院建成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居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百强第4位;烟台山医院新院区全面启动;莱阳中心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行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远程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清风正纪百日行动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行业环境进一步净化。

05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给予重点扶持,为破解基层发展开出“靶向处方”。2020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创建一级甲等卫生院29处;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12个, 18个卫生室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连续4年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8人被评为“齐鲁基层名医”。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联镇街 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累计选派28名“业务院长”、90名医疗专家和2300名医生结对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新设立特色专科14个、双向转诊绿色通道18条。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省率先落实年人均130元签约服务费,2020年全市组建服务团队1925个,签约群众128.3万人,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实现应签尽签。

06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副组长的全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委中医药科室由1个增加至3个,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抽调中医专家全程参与新冠肺炎防控救治,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98%,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大众日报》《中医健康网》《健康山东》等多家媒体报道。全市“三甲”中医医院达到3所,中医类医院增加至28所。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通过验收,新创建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47个。烟台市创建为地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市、福山区创建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47个,设置备案制中医诊所166家。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241”工程,培育中医药领军人才20名、特色人才400名、实用人才1000 名。建成传承工作室13个,其中院士工作站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4个;2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21名中医师被评为“山东名中医专家/山东基层名中医”称号。

07  综合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

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所有区市组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实现行业内一支队伍集中执法。组织开展10余部重点卫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共监督检查各类单位79377户次,查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255件,查处无证行医968户次,移交公安涉嫌犯罪案件26起。创新机制,建立全省唯一的覆盖全市14个区市的4个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协作区,开展联动交叉执法,实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在全省首推卫生监督执法风险会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执法案卷(微课)获评国家、省一等奖。探索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模式,完成19大类5005份食品样本风险监测任务。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级哨点医院监测信息化,先后6次在省工作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不断优化简化备案程序,共为448企业备案食品安全标准4246件。

08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依法执法三项制度,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实现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8项许可事项(含关联事项)集中划转给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部分市级行政权利事项下放至县级实施,初步实现“市县同权”。编制完成656项实施清单,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运营,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百分百线下“一窗受理”,90%以上依申请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09  国家健康城市和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走在前列。

自1992以来,已连续28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和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已创建24个国家卫生乡镇(街道)、517个健康细胞,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7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医养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全国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在烟召开,国家卫健委在全国推广“烟台医养结合模式”。

10  “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突破提升。

实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战略,创建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市,构建“六大网络”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开展“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5年成功举办2020中国(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及高峰论坛。稳步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年投保总额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启动实施烟台市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全市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6.27%、95.92%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7.24%,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7%。莱州市被评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毓璜顶医院、市妇保院分别创建为首批国家级、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积极推行全面两孩政策,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性别比连续40年正常。出台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扶助关怀、住院护理保险、提高扶助金标准等多项政策文件,为计生家庭尽可能提供最大保障。

11  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落实贫困人口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累计为19341人次减免费用200余万元。全部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应访尽访,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卫生室或服务点设置全覆盖,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村卫生室医疗服务2.5公里服务全覆盖,贫困群众大部分疾病能在县域内得到及时救治。开展健康促进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确保“少生病”,全市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基本解决,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

12  党建引领汇聚强大合力。

卫健系统围绕“卫健战线党旗红”等主题,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培树“最美健康卫士”“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先进典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九不准”规定,持续开展专项督促检查,坚决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推动监督责任和主体责任有机结合,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汇聚起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同向合力。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提问

图片

问题一

疫苗接种、尤其是儿童疫苗接种是市民普遍关心重视的问题。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在儿童疫苗接种工作中,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既方便群众又保证疫苗接种安全?

图片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书记、主任孙新河

免疫规划是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民族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台市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2008年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目前,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多年来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温湿度监测系统、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系统、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多举措并行,保障城乡百姓接种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最大限度保障接种门诊秩序,确保接种安全。实现接种门诊与就诊区域的绝对物理分开,避免接种人员与就诊人员的交叉;通过网上预约、预检分诊、一米线距离、自助缴费等措施,合理分流接种高峰,方便、快捷地完成接种全流程;利用新媒体及时推送疫情防控知识,将预防接种门诊的预约方式、时间、注意事项、咨询电话以及科学防控知识及时向家长科普。

全面落实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配备PDA(扫码平台)、扫码接种设备。对全市接种单位扫码接种情况及时跟进,截至目前,我市169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已实现疫苗追溯信息系统全覆盖。

成立省内首家“儿童免疫咨询门诊”,解决特殊体质儿童接种难题。对于大多数健康儿童来说,接种疫苗是很安全的。但也有一些特殊体质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脑病、癫痫患儿等,他们的健康状况复杂,需要科学的慎重对待。为了保障特殊体质儿童接种安全,我市在毓璜顶医院设立了“儿童免疫咨询门诊”,每周拿出一天为特殊儿童提供预防接种咨询。专家会结合孩子的发育情况、疾病史、免疫状况、相关检查等综合评估,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建议,解决了家长的接种困惑。

下一步,全市也将以贯彻落实《疫苗管理法》为契机,继续不断地提高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依法开展疫苗采购、储运、定期检查、全程追溯、规范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真正的让群众对疫苗接种放心。在做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保持高水平接种率,更好地控制相应传染病。

图片

问题二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烟台市一直把医疗卫生作为保障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请问烟台市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在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图片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烟台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军

十三五期间,烟台毓璜顶医院以创建综合实力国内前列,技术、服务、管理与国际先进接轨的一流精品医院为发展定位,坚持四个创新,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了诊疗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8、2019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顶级医院百强行列。

一是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通过增加服务设施、增设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采用新型诊疗模式等途径,在门诊空间、病房床位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运行效能大大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医院门诊量269.5万人次,出院病人18.3万余人次,各类手术近10.1万例,较2015年分别增长34%、54%、49%。平均住院日由2015年的8.4天降低至目前的6.7天,在国内居于先进水平。在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中,该院在全国2398家医院中排名第124位。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医院启动了莱山院区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设1000张床位,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医院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为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自2016年以来,牵头成立了横跨烟威两地、拥有14家分院的医联体集团。医院还在西藏、重庆巫山、省内德州,还有市内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帮扶工作。与烟台城发集团合作的医养结合项目—烟台城发榆悦医养中心已经开业,开启了公立医院举办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和山东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十三五”期间,医院还加强了应对重大事件的处置能力建设。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惧风险、全员参与、全力投入,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同时保持医院的常态化运行。

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大力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年开展新技术百余项。器官移植、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内镜诊疗、介入诊疗、辅助生殖、精准医疗等技术的层次和规模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或前列地位。

专业人才是技术水平的根本保障。医院多措并举实施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目前,医院4800余人的在岗职工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有8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的380余人,硕士学位的1200余人。其次是大力强化专业技术培训。2017年医院科研教学大楼投入使用,内中设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了一系列国际最先进的高端模拟培训设备,开展了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医院还规定医生每次职称晋升之前都要到国内先进医院进修,年轻医生以后晋正高必须有国外进修经历。

另外,十三五期间,医院大力推行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多所先进医疗机构建立了交流渠道,每年派出数十名专业人员出国研修,与外方联合科研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客座教授来院指导。通过这些举措,专业技术队伍的层次和素质大大提升,保证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进一步改善了医院服务品质

医疗服务的落脚点是,既要解决患者病痛,又要让患者有良好的就医体验。为此,医院将持续改进服务品质作为医院的基本院策。根据患者就医需求不断增设服务机构,优化服务流程,实施标准化服务管理。特别是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广以手机APP、自助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助服务模式,实现了预约挂号、智能分诊、分时段就诊、诊间预约/缴费、预约检查、报告单自动推送、影像资料云储存、自动配药、自助入院、自助结算等一系列新型就医方式,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提升了就医效率,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医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2020年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建院13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医者初心和使命,高点定位、不断努力,让更多的烟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国内顶级的医疗服务,为健康烟台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问题三

近几年来,媒体对非法行医违法行为有许多报道,我市群众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关注度也很高。请问,我市在打击非法行医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图片

烟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所长杨昆

非法行医对人民健康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非法行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业态。执业地点由城区转移到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执业形态由过去的固定地点执业改为游医流动执业,增加了监督执法工作的难度。为此,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坚持重点区域与薄弱环节全覆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持续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我市非法黑诊所基本消除,街头、集市游医、非法义诊现象大大减少。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有力净化了医疗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将打击非法行医作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重点工作,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近几年来,每年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亮剑风暴”专项行动,市县两级联动,整治力度不断加强。2020年,“亮剑风暴”专项行动以打击无证行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和非法医疗美容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市、县两级监督人员以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无证行医多发区域为重点,采取明查暗访、蹲点守候等方式实施精准打击。共出动执法车辆329台次,执法人员827余人次。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72起,取缔无证行医34处,移交公安机关5处,罚款46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查处无证行医案件数994起,罚款668.17万元。

二是建立联动机制。为加大无证行医打击力度,起到打击一处,震慑一方的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卫生行政执法和公安刑事执法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的意见》。成立了协作联动领导机构,完善了行刑衔接、联席会议、执法协作、信息互通和宣传报道制度,案件移送及交接工作流程得到理顺,协作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市、县两级卫生健康和公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行动中暴力抗法和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员,公安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行医涉嫌犯罪的,均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十三五期间,共移交非法行医犯罪案件26起。

三是营造社会氛围。通过网上民生、电话等多种渠道,受理卫生健康领域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跟踪报道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展,营造出人人参与的综合整治氛围。定期在媒体上发布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十大典型案例,有效震慑了非法行医者。

图片

问题四

120是人民的生命热线,生命至上、急救护航,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市在提高急救速度和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图片

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曹金美

120是条生命航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意外伤害、心脑血管急症为主的各类急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120的认知,全市急诊急救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

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的统计数据看,2015年120救护车年出诊量是11.4万辆,救治病人10.6万人;2019年,120救护车出诊量达13.8万辆,救治病人12.8万人,预计2020年,全年救护车出诊量达15万辆,救治病人13.8万人,较2015年增加了31%。

一是优化院前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半径。

过去的五年,市120急救指挥中心重点围绕城郊、乡镇等急救资源较少的区域,积极指导有条件医疗机构、卫生院等开展急救站建设,新建入网急救站点10个,全市总站点数达到50个,入网救护车达110辆,较2015年相比,相比增加25%,有效缩短了急救半径,提高了急救反应速度,实现了市域内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危急重症医疗急救服务供给模式,为人民群众福祉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是规范管理,提高反应速度和急救质量。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实行严格科学的半军事化管理,强化对120急救指挥系统链接警、出诊、现场急救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控质。采用日常抽查和定期集中检查等形式,强化对各急救站硬件及院前急救工作各环节的全程督导,确保了全市急救工作始终快捷、规范运行,通过举办规范化急救培训、全市急救大赛等活动,推动了全市急救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救治能力高效有序,救护车平均出车时间50秒以内,急救出车速度居全国前列,跑出了烟台120急救出诊的“加速度”,年均成功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病人300余例,复苏成功率18.6%,居全国前列。

另外,中心积极开展了新知识、新技术在院前的应用,十三五期间,先后引入国际创伤生命支持、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等先进理念,加强创伤急救、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急救体系建设,在全市推广使用气道管理、骨髓输液、Fast超声等急救先进技术。目前全市骨髓输液技术开展率70%、Fast超声使用率50%,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中心还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协同救治与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积极开展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2017年推出全市溶栓地图(是全国第三个推出的城市),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院前院内一体化绿色通道更加顺畅,提升了各类急症的抢救水平。

来源:烟台卫生健康、烟台发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